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度方案?
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度方案?
采取多部门联合集体行动的工作调度方案,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对到道路,车辆,杂物垃圾,乱涂乱画,小广告,乱停乱放,僵尸车,乱扯乱晒等情况进行治理,最好采取城建城管,公安,工商,社区,小区,物业党支部志愿者,居民部门多人员参加的集体活动。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
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便于各地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规范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于2020年6月30日印发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的函(自然资生态修复函[2020]37号)。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在收集地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案例和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现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编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
01 基本情况
1.1 试点乡镇及试点整治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整治区域内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要分村进行统计。
1.2 整治区域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村庄和产业布局、耕地和生态用地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3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需求、当地政府重视程度、群众积极性、土地整治潜力、项目融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
02 工作目标
坚持规划引领,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修复、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发展及农村住房布局目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重点明确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耕地面积等。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03优化空间规划布局
3.1 村庄规划
通盘考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其他制约当地发展的限制因素,完善形成实用型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应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整治区域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应编制调整方案按已有规定办理,确保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调整方案应纳入村庄规划。
3.2 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庄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土地整治分区分期实施。
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在合理划分整治分区基础上,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整治任务和目标,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有计划推进,便于聚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实现最佳效益。
04项目安排及投资估算
4.1 农用地整理项目。突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统筹推进垦造水田、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确保整治区域内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5%,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改善农田生态。
4.2 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统筹农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推动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旧”改造等项目,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
4.3 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调整生态用地布局,统筹推进损毁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污染和退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海岸线修复等项目,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持乡村自然景观。
4.4 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包括农业、交通、水利等其他相关建设项目,以及村庄文化建设和防灾减灾项目。
上述项目安排要说明项目主管部门、名称、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计划投资、资金来源、试点区总投资及资金平衡分析、建设期限等。项目安排可以清单附表的方式列示。
05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5.1 总体实施计划。试点实施期限为3年。
5.2 工程进度计划。分年度计划安排实施。
5.3 年度投资资金安排。
06土地利用类型调整方案
要重点做好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建设用地/林草地及其它地类调整方案。
07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措施。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7.2 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资金筹措机制和措施,重点说明资金平衡情况。
7.3 项目监管措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后期管护等方面的监管措施等。
7.4 制度保障措施。制度建设、实施模式、机制建立等情况。
08试点成效和风险分析
对试点实施后预计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腾退建设用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对试点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09其他
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10附件
10.1 标明项目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同时标明拆旧区、建新区及新增耕地位置,以及村庄发展规划图、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10.2 村庄规划批复及规划图件。
10.3 项目区遥感(或航空)影像图(比例尺为1:2000 )。
10.4 有关部门意见。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等项目涉及的有关部门出具相关规划、政策衔接、项目安排等具体意见。
10.5 经90%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90%以上成员同意并签字,乡镇、村签章同意的进行国土综合整治的意见书和初步拟定的权属调整方案;
10.6 农户同意拆迁的意见书,乡(镇)政府落实农户搬迁的方案;
10.7 评审论证意见。评审论证意见应对试点项目区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能有提高、农民利益不受损等进行说明,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平衡测算、农民意愿等进行阐述。另外,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确需局部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的,在论证意见中需明确调整的位置、数量、等级,确保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10.8 审批文件内容。是否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完成村庄规划;是否满足项目区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条件;建新区是否占用基本农田、用地标准是否符合要求;项目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实际,可行性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是否经90%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90%以上成员同意并签字;投资估算编制是否合理、可行,资金保障是否充分。批准的内容:是否批准该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审批结论分为不批准和批准两类;批准的建新区数量、位置、面积及建新区占用地类构成情况。
三、小油坊整治方案?
小油坊的整治方案是主要对小油坊的持证亮证经营情况、生产卫生状况、是否建立购销台账、成品油包装标签、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是否有花生油黄曲霉毒素降解设备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四、废旧电杆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
方案一: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发展,开展废弃电线杆整治工作
方案二:根据公路线网逐村逐组实地排查,确定废旧电杆位置
方案三:专业人员根据废弃电线杆的废旧程度,所处位置,以优先整治路边废旧电杆为主
方案四:对河边及重点区域废旧杆,优先整治倾斜,断裂危险杆的原则,逐步开展整治
五、唐山砖厂整治方案?
月26日,滦县公安局环安大队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转线索称,滦县王店子镇某村西的粘土砖厂在被政府断电停产的情况下私自发电从事违法生产。接线索后该队立即行动,联合王店子镇政府赶赴该村砖厂进行检查。检查发现该砖厂采用的是落后的土窑烧砖的工艺,为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企业,并且在无任何手续与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储存柴油供厂内发电机、车辆使用。同时该厂制造砖坯的制坯机用剩的废弃润滑油处理不当,导致废弃润滑油渗入土壤造成土地污染。
了解情况后,该队民警立即依法关停该砖厂,并将砖厂老板刘某带回滦县公安局询问。经询问,刘某对擅自储存柴油供发电机使用以及非法处置废机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供认不讳。
目前,该砖厂已被停产,违法人刘某已被行政拘留。
六、八乱整治方案?
一)整治机动车辆乱停。在全镇开展机动车辆规范停放行动,在便民服务点、广场等公共场所合理设置停车位,村居院落、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上严禁将车辆无序停放,影响通行。各村(社区)要加强对辖区内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监管力度,对占道停放影响交通的车辆,及时反馈给派出所。
(二)整治生活垃圾乱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在全镇各村(社区)合理设置基本的垃圾收集设施,规范垃圾倾倒点,配置基本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各村(社区)建立日常保洁的机制,定期组织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广场等场所进行清扫,确保道路沿线、公共广场无暴露垃圾,河道内干净整洁。将住户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促使村民对自己居住场所进行日常保洁。
(三)整治农村污水乱排。各村(社区)根据具体实际开展好农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工作,对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帮助农户修建化粪池,将农户的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水通过化粪池消化处理;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地方,要指导农户做好污水排放设施建设,通过暗道排污、粪坑渗透等方式,解决污水露天排放现象。
(四)整治畜禽粪土乱堆。加强对农村畜禽粪土堆放的监管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将畜禽粪土进行无害化处理,抓好厕所圈舍卫生,做好消杀工作,避免畜禽疾病发生,严禁农户将畜禽粪土乱堆乱放,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
(五)整治农户杂物乱摆。各村(社区)要规范农户的房前屋后、楼道、院落的环境秩序,对农用工具、农业作物、生活用具等有序堆放,确保农户周围干净整洁;对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工具、生活用具等要有序堆放,确保农户周围干净整洁;对于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工具、生活废品、废旧衣物要及时清理,不能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
(六)整治畜禽动物乱跑。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制止畜禽散养行为,防止畜禽乱跑,影响村寨环境卫生。农户要根据自己的饲养需求规范建设圈舍,确保自己的畜禽不影响他人,破坏邻里和谐。村(社区)要加强对辖区的畜禽养殖监管力度,发现有畜禽散养乱跑现象的,要及时劝导、教育和制止。
(七)整治柴草秸秆乱烧。加强对农村柴草秸秆的处置培训,拓宽柴草秸秆消化渠道,培养新型农民。村(社区)要结合本地的农作物特性,指导农民群众合理处置柴草秸秆,变废为宝。可以根据需要,把稻谷、玉米、小麦、菜籽等柴草秸秆转化为牛羊饲料、食用菌基料和田地肥料。
(八)整治农业作物乱晒。按照疏堵相结合的方式,规范丰收季节的晾晒行为,严禁农户占用道路晾晒农作物,影响交通安全。村(社区)要根据农作物季节性晾晒需求,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开放村委会院坝、公共广场等,满足农民在丰收季节农作物的晾晒需求,同时要加大日常的监督巡查力度,对有占用道路晾晒的行为要及时劝导、教育和制止。
七、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流程?
环境综合治理,首先从工矿企业着手,整治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有序推进''关停并转''。再次是城市汽车尾气问题,逐渐转型新能源汽车。还是是城乡生活垃圾问题,集中分类处理。
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办法?
1.建立政府主导工作机制。从各地经验来看,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关键在政府主导。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支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压实责任。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各地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收益以及乡村振兴有关项目资金等。
3.落实放管服要求。由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项目类型复杂、行业主管部门多,鼓励各地整合归并各部门相关审批事项,优化流程,简化材料。
4.助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及农民作用,支持村民自建和参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后期管护等。
5.强化全过程监管。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运用遥感监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以及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等,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全过程监管。
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利与弊?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全面治理,需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利是一次立项,全面治理,可以集中全乡镇干部精力干大事,取得更多的土地折抵指标,给城镇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弊端应该没什么,主要怕资源少,可整治土地少,新增耕地不足,开发费用多。
十、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
早期,我国是把土地整理、土地整治作为挖潜农村土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对土地的改造并未能完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新举措出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吸收了其他农村土地保护和改良手段的基础,恰好完成了别的途径无法实现的任务,即真正地实现了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实际上,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大概念,它包括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法规、规划、管理等诸多要素。概况地说,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实现在一样的土地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其主要做法包括:土地整治(农田整治、村落整治等)、发展非农产业,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协调各方主体利益,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等,最后的目标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土地综合整治的根本目的是统筹城乡,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为了避免再出现如本书第二章所指出的各种问题,必须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窝蜂”、“运动式”地进行,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采取各种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稳步进行综合整治。这里所说的规则,就是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能够保证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时,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协同做好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的土地整理、城乡建设、产业布局,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至于政策措施之间出现冲突,降低土地综合整治效果。这部分内容将在本书第八章第一节中进行详细分析。
二、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
(一)农田整治——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利用
耕地是保障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资源。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国家要发展,首先就要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必须保护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加强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始终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我国将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开展农田整治是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新增加耕地的同时,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民迁移到新建小城镇居住,可以把布局分散、数量很大、使用效率很低的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还田。整理复垦后的土地,会大大超过小城镇建设所占用的耕地,确保耕地没有减少,实现了土地使用集约化。
如台湾的农地重划使每一块地均能直接临路、灌溉及排水,并透过土地交换分合,集中农户土地,便于农机耕作及农事管理,加速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所得。通过农地重划,促进了台湾农村土地的机械化、市场化、现代化,并且对台湾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成都的城乡互惠共享的“金土地工程”也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极大地释放了土地资源。在旧有的经济模式下,成都市耕地一直存在中低产田(土)比重较大、田块过小过多且不规整、田埂和田间道路占地较多等问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不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根据测算,如果通过对这些土地进行规模整理,可整理新增耕地10%以上。此外,成都历史形成的农村居民住宅有95%都是以自然村落、院落或独户居住,用地达146万亩左右,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呈现“散、多、乱”状况。而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人均占有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可下降到70平方米左右,全市将腾出60万亩集体建设用地。
同样,德国巴伐利亚也是通过土地整理1,推进农业现代化。巴伐利亚和欧美许多地区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很难靠单纯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巴州政府千方百计地阻止农民卖掉田产,帮助他们在本地开辟新的生路。一方面,在制定村镇整体发展规划基础上,推行农村“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将村庄分散的小块土地进行合并,以便于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耕作;通过土地置换,将优等的土地用于农业,劣质的土地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工厂企业;通过土地整理,建设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使农村用地更加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组建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在上个世纪30年代,巴伐利亚一个农民只能养活10个人,农民占从业人员的33%。如今巴州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00个人,农民人数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与50年前相比,现在巴伐利亚的农民已从140万人减少到21.4万人。但是,农村经济却在不断发展,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农产品,而且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年产值为320亿欧元(其中纯农业产值为60亿),是仅次于汽车和机器制造业的第三大产业。农产品的出口额由1970年的5亿多欧元增长到现在的45亿多欧元。目前巴州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扎根于乡间,其中农业企业14万个(占全德的三分之一)。许多农村企业都开展多种经营,有56%的企业非农业收入高于其农业收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