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常规分析指标的项目参数
悬浮在大气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的总称。一般用浓度表示,单位为毫克(或微克)每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采用重量浓度法。测定时用抽气泵使空气以一定流速通过滤膜,空气中的颗粒物就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抽气的流速和时间,计算被采集空气的体积,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计算悬浮颗粒物的总重量,从而求出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在国际上,重量浓度法有大流量和小流量两种采样法。中国以小流量法作为测定大气中颗粒物的试行标准法。悬浮颗粒物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飘尘,它能在大气中长期悬浮而不沉降,并能随呼吸进入人体。测定飘尘需用特殊的仪器,如分级采样仪器、压电晶体法飘尘测定仪等。 又称总烃,一般指含有1~8个碳原子的烃类物质。中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的总碳氢化合物,其原理是使空气样品在载气流中,通过空心阻力柱后,进入氢火焰离子化鉴定器进行测定。空气中总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以甲烷的浓度(毫克/米3)计量。按THC(毫克/米3)等于米C甲标×h样/h标式进行定量计算。式中C甲标为标准气中的甲烷含量(毫克/米3);h标是标准气中甲烷信号的峰高值;h样是被测样品气中总碳氢化合物信号的峰高值。
目前对光化学烟雾生成机理的研究表明,总碳氢化合物中的烯烃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因素。因此,常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碳氢化合物和甲烷烃,然后求得两者之差,作为烯烃的含量。
近年来发展的自动进样、分离和检测的色谱仪,可自动连续监测大气中的总碳氢化合物、甲烷、烯烃、一氧化碳,取得监测频率为每5分钟或10分钟一次的连续测量数据。 指大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降尘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沉降的固体颗粒的重量表示。
降尘采样可分长期(如连续一个月)采样和短期(如连续一周以内)采样。长期采样用集尘罐收集降尘,短期采样用培养皿或铝薄板等收集降尘。长期采样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世界各国主要采用长期采样法。中国采用长期采样法中的湿法。采样时,集尘罐放在1.5米高的支架上,再将支架置于距地面高5~15米的地方。测定时,将集尘罐收集的样品溶液倒入蒸发皿,蒸干后在105℃条件下干燥一小时,再放入硅胶干燥器中,冷却一小时,称重。降尘量按公式M=K(W1-W2)/S进行计算。式中M为降尘量【吨/(公里2·月)或克/(米2·月)】;W1为样品和蒸发皿总重量(克);W2为蒸发皿重量(克);S为集尘罐罐口面积(米2);K为30天与实际采样天数的比例系数。 降尘量的测定,可以定量得知空气中降尘的污染程度和危害情况。在评价某地区由降尘造成污染的程度时,可以将各监测点所测的降尘量进行统计处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